H&M 及Zara 成Fast fashion 皇者 Uniqlo 能趕上嗎?

City

發布時間: 2014/12/17 18:49

最後更新: 2015/05/07 10:35

分享:

分享:

時裝零售商Hennes & Mauritz AB(H&M)、Zara、Uniqlo等一向被視為「快時尚」(Fast fashion)的代表,近年愈來愈受歡迎,單在本港旺區已進駐不少分店。

Fast fashion現象的出現,反映了新一代消費文化與模式出現重大變化。

同時,品牌的成功造就了創辦人或董事長成為億萬富翁,在國際富豪榜上佔一席位。

甚麼是「快時尚」Fast Fashion?

「快時尚」與速食年代的特點如出一轍,拆開來就是「快」和「時尚」,其主要特點是:新品上市速度快、時尚設計、款式多、產量少,優質平價。

快時尚品牌瞄準時尚年輕人,切合80、90後的年輕消費群需求,設計師能緊貼或預知潮流趨勢,在短時間內設計出各式新潮服裝,令消費者看準就買,絕不遲疑。

互聯網亦加速改變消費者習慣,市場競爭愈來愈激烈,現在不光是要有快時尚思維,也要有互聯網思維,貼近消費者。

H&M非Fast fashion?

一向被指是Fast fashion鼻祖的H&M,其創意顧問Margareta van den Bosch 否認公司走「速食」路線:

Fast fashion代表抄襲及劣質,H&M並不是這樣,在設計和質料兩方面都有野心做好。即使整體受天橋潮流風格影響,也要創出自己的版本。

1987年加入H&M擔任設計師的Bosch,回顧公司由「Copycat」(山寨)品牌發展成演繹潮流的大品牌,她指最重要是大量聘請受過訓練的設計師:

今天H&M有250個設計師,包括款式、圖案印花設計師,做概念設計等等,絕大部分都由我們自己設計。

在H&M工作了28年,Bosch對快速時裝市場的競爭激烈仍處之泰然,惟指出H&M仍需維持有優勢的價位,製造新聞點,同時提供不同選擇,例如提供獨有(exclusive)的質料,不一定要高級,但耐用。

H&M的成功使現任董事長Stefan Persson 坐擁身家316億美元(約2,400億港元),佔據今年《福布斯》全球億萬富豪榜的第十五位,僅次於Facebook 創始人朱克伯格(Mark Zuckerberg)。

Zara成功背後全靠「速食」

全球有1,238間分店的Zara被喻為Fast fashion界的風頭躉,其設計緊貼潮流,每款服裝數目有限,轉款也快。

一般時裝品牌由開發到生產,整個流程大約需要半年時間,但Zara則只須短短兩星期左右,令新季流行的設計提早開賣,加上去貨快,直接令新一批服裝更快上架,做到真真正正貨如輪轉。

集團首席傳訊總監Jesus Echevarria早前接受訪者指,每間店鋪早上都會開會了解前天產品的銷售情況,然後向總部的商品部報告,每間店舖都可按需要補單,當總部集合所有訂單後,便可集中批量生產,節省當中轉換的時間外,也可減少貨品在店內囤積的情況出現。

Zara 的創作靈感來自四方八面,而且亦因生產部門及商品部都設在附近,彼此關係緊密、有商有量,更易打造迎合潮流同時又適合顧客口味的服飾。

Zara創辦人之一的Amancio Ortega Gaona在1975年開設第一間Zara,2014年一度登上《福布斯》全球億萬富豪榜的第三位,坐擁淨資產超過570億美元(約4,400億港元)。

Uniqlo 進取式「迅銷」全球受落

Uniqlo的目標最為進取,推「迅銷」(Fast Retailing)目標在2020年前於大中華地區增加分店兩倍至1,000間。品牌近年積極開展有關計劃,月初以預託證券形式於本港作第二上市,增加區內知名度,而去年大中華地區新店已有102間,可見品牌看重大中華市場。

迅銷嚴控店內銷售程序,將選擇「適當產品、適當數量」投入店舖。迅銷(中國)行政總裁潘寧稱,每件物品都會細化到最小存貨單位(Stock Keeping Unit,簡稱SKU)。

季度開始前,公司會決定所有設計產品的生產定單,而每款產品通常都會生產超過100萬件。

香港的Uniqlo 分店曾在減價季節設有「$19 特價區」。

同時,Uniqlo定位為日常便服,基本款物品較多,全球受落,真正做到「介乎時尚與日常需求之間」,成為生活的一部分。

過去一個季度中,全球最熱銷的是HEAT TECH產品,無論是在香港、上海、東京或紐約皆然,銷量達到1億件。

Uniqlo社長柳井正(Yanai Tadashi)2009年至今為日本首富,今年以176億美元(約4,400億港元)淨資產擠身《福布斯》全球億萬富豪榜的第四十二位。

Gap轉型玩快速 分秒必爭

美國品牌Gap一直以來的服飾風格都以寬鬆舒服和自然為主,但從2011年起,歐洲的時裝零售業大舉進入美國市場,使Gap的業績開始下滑。

2012年,Gap重新整頓所有產品線,仿效Zara 的模式,聘請了J. Crew的時尚顧問和服裝設計師,大量創造新款式,加快供應鏈的速度。

除了產品方面的改變,店面的營運也是關鍵,新上任的營運長Art Peck減少零售店的數量,以及縮小原本店面的大小,以減少開支,增加店面的利潤比例。

Gap 為穩固其國際市場地位,已計劃拓展增長快速的中國市場,今年擬於內地增設10間分店,又有意將旗下品牌Old Navy帶入中國。

A&F 入Fast fashion戰場 挽頹勢

Abercrombie & Fitch(A&F)曾經風光一時,品牌以年輕人作為銷售對象,惟近年快速時裝興起,遭針對同類市場的新對手搶去不少生意,尤其是佔公司一半收入的旗下品牌Hollister,去年收入跌幅成公司品牌中的重災區。最近,A&F有意將Hollister轉型以扭轉頹勢。

H&M及Zara集團規模龐大,在本港及海外市場的滲透率十分高,反觀,A&F和Hollister的海外分店均佔極少數,國際實力相當懸殊。

Fast fashion的無窮消費慾望

紐約新聞記者Elizabeth L. Cline 出版的《Overdressed The Shockingly High Cost of Cheap Fashion》,深入調查全球時裝工業的運作,發現Fast Fashion的盛行減少一般人衣著開支,但衣服數量卻多得驚人。

Fast fashion 進一步令消費者貪新忘舊,鼓勵消費者不停購買然後不停丟棄衣服。在發達城市來說,一百幾十塊的確不算什麼,但大量生產背後的社會和環境成本,又是否值得深思?

近年慈善機構收到大量被市民丟棄的舊衣,但因衣物的質量每況愈下,適合重售或轉贈的少之又少。(相片來源:法新社)

資料及相片來源:本報資料室